無縫方矩管市場技術+調研+品牌缺一不可
說起無縫方矩管,大家有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小眾產品,但在小編看來,前景遠大,盡管暫時遭遇“滑鐵盧”,未來可期。
無縫方矩管是鋼結構和裝配式住宅的主要構建-梁構建。現行各種鋼結構承重梁柱材,主要三種截面:無縫方矩管、H型鋼與圓鋼管。其中,H型鋼二個方向受力不同,垂直方向搞彎力很強,水平方向抗彎力極差,屬于單向受力性能,適合做橫梁材料。而方、圓管是對稱受力,適合做力柱材料。方管斷面性能參數比圓管更優越。從鋼構節點看,無縫方矩管是直線相慣,圓管是曲線相慣復雜的多,所以方矩形管是鋼結構的最佳梁柱材料。鋼結構中,最主要和最大量的受力構件。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近年來各大管廠大力增加無縫方矩管生產產線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華北地區較大管廠大概有無縫方矩管生產線350條左右,涉及產能接近1800萬噸,盡管目前實際產量只能達到產能的60%左右,可一旦市場有需求,這些廠家將成為市場的主力軍,坐上賓。
現在無縫方矩管廠家的利潤情況:通過跟北方5家知名管廠的交流發現,普通無縫方矩管目前的利潤大概在80-120元/噸;而鍍鋅無縫方矩管則倒掛90-120元/噸;這勢必會導致廠家多生產普通無縫方矩管,而減少鍍鋅無縫方矩管的產量,據小編了解,部分廠家自今年下半年以來,鍍鋅無縫方矩管的庫存一直維持在低于正常庫存將近50%的水平線,而普通無縫方矩管的開工率也不飽和,大概在60%-75%不等,供應偏弱必然是需求低下導致的,面對如此困局,該怎么化解呢?
首先可以從生產技術上需求突破: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做到差異化,多樣化,精品化。比如:據小編了解現在已經有冷熱彎復合成形技術,傳統冷彎成型無縫方矩管可生產的壁厚被限制在≤6mm范圍內,且無縫方矩管四角壁厚會發生減薄;而冷熱復合成形技術可生產的無縫方矩管最高可達60mm,同時無縫方矩管四角壁厚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角部半徑顯著減少,角部接近90度。
其次要做好市場調研:比如目前市場上是沿海地區即將建設的鋼結構工程多,還是華北、東北區域多,正常情況下是沿海地區多,所以本著“標桿”的作用,商家要做好提前的規劃布局,哪些項目要建,什么時候建,建多大都要心里有數,有些商家甚至會去規劃院了解情況,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跟4家做終端的商家了解到:今年沿海地區無縫方矩管的需求量比去年減少將近25%左右,一方面是資金緊張導致;另一方面是工程的開工量減少,有些工程雖然已經中標,但確實還沒有開工,還有一個小細節,近年來部分城市對待玻璃幕墻建筑層高也是有要求的,從不標準化到標準化,中間勢必會影響一部分的采購量。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品牌效應,市場永遠歡迎并接受質量過硬的產品,如果你想做大做強,永遠朝著更好更強的目標要求自己,如果你想隨波主流,只能逐步被取代甚至被淘汰。特別是還有一些新廠在陸續的建立,原有的廠家如果在硬件(比如本身的產品質量上)和軟實力(比如服務)不下功夫,那么市場份額肯定會一步步被擠壓。在這個過程中,小編并不提倡互相壓價的行為,從法律層面而言,這屬于不正當競爭;從市場規律而言,低價意味著生產成本肯定要被削減,從而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一旦名譽受損,想要再重獲親睞難上加難。總而言之一句話,你要是定位自己是強者,就去向更強者學習,如果定位是弱者,就去靠攏更弱者。
歸根究底,技術+調研+品牌缺一不可,無縫方矩管市場雖然暫時處于供需兩弱的格局,但小編認為在商家本身產品過硬的情況下,如果能多跟我的鋼鐵合作,注重品牌宣傳會更加錦上添花,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產品推薦
推薦資訊